2月17日晚上,广州市金融工作座谈会在鸣泉居倚松楼紫云厅召开,陈建华市长、欧阳卫民副市长、刁爱林副秘书长、省“一行三局”的领导、市金融办的全体领导、30多家金融机构和广州金融业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。欧阳卫民副市长主持了会议,部分金融机构的代表作了发言,陈建华市长作了重要讲话。
在座谈会上,工行广东分行、农行广东分行、中行广东分行、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、建行广东分行、中信银行广州分行、平安银行广州分行、汇丰银行广州分行、广发证券、广发期货、广州基金、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等12家金融机构的代表作了发言,他们主要介绍了各个机构在广州市的发展情况,就广州市加强金融环境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。
在听取各金融机构代表的发言后,陈建华市长发表了讲话。他主要讲述了广州市2013年金融业的发展情况、金融业的发展前景与机遇、金融环境建设与金融创新及下一阶段推进金融环境建设的措施。
陈建华市长指出,2013年广州市的经济取得迅速发展,GDP增长11.6%,达到15420亿元,连续25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三;金融业连续多年高于GDP的增长,已经成为广州第六个增加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行业,去年达到了1146亿元,比重达到7.43%,估计2014年金融业就能成为广州市的支柱产业(占GDP总量的8%以上);占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30%,高于GDP所占比重(约24%);金融总资产、本外币存款、贷款余额、证券代理交易额、期货代理交易额、保费收入等指标全面增长。而且,广州不是直辖市、单列市或特区市,这些进步是在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取得的,这也说明广州是有底蕴的城市。
据新华社今年1月消息,广州的经济总量将在今年超过香港,这是振奋人心的消息。但在金融资产方面,广州还没法跟香港比,这恰恰说明广州金融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增长空间,这就是广州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在。南沙可建设面积是香港的两倍,它现在还是一张白纸,而且它的区位优势也很明显,发展起来前景不可限量。广东自贸区如果批下来,广州旁边就是港澳,可以直接进入葡语国家和欧美地区。如果香港在南沙拓展空间建设香港园的计划得到批准,可以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深化穗港合作。同样,广州与澳门的合作也可深化。此外,中新知识城、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、土地改革试点城市等城市战略都直接配套金融政策,初步估算,未来30年,光是广州和周边地区对接的道路就要修建将近80条,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至少需要2万亿元的贷款和融资。广州的上市公司数量还远远不够,还有大量优质企业在等待上市,就像割草一样,有些地方好割的草都割了,但广州的草还没有开始割。现在大家似乎都觉得都累了,要歇了,但广州还只是在热身,还没有起跑,大有可为啊!
过去一年,广州市重点在营造经济和金融环境方面下了功夫。面对政府性债务这一世界性和世纪性难题,市政府用两年时间,全面完成了所有政府性债务的化解方案,在优化金融环境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。同时,广州的金融创新也在不断推进,首先是金融政策的创新,其次是金融平台的创新。广州民间金融街已成为全国民间金融中心的风向标,国际金融城的规划建设及其优惠措施很有吸引力,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马上要挂牌,各个金融机构的创新也在不断地发展。而且,金融创新中的风控得到加强,既有市场机制起作用,又有政府保障做后盾,未来的金融风控都应该“双保险”。
下一步,发展金融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措施:(1)优化政策体系,包括自贸区政策、人才吸引政策、优惠政策等政策;(2)健全信用体系,建设信息共享平台;(3)健全金融监管机制,改善法制环境;(4)建设金融服务平台,发展金融文化。
在谈到健全信用体系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时,陈建华市长透露,去年广州市获得了三个“第一”,即:“福布斯”中国大陆城市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、中国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第一名和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第一名。
在谈到如何建设好金融服务环境、发展金融文化时,陈建华市长指出:希望把广州市的金融行业协会健全起来,做好金融人才培训,形成健全的金融体系;要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、金融智库的建立,包括珠江金融论坛、金融文化交流中心、金融博物馆的建设,组织编写《岭南金融史》、评选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,让岭南金融文化的特色更加发扬光大。
在座谈会后的交流中,陈建华市长在听取广州金融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鹏的简要汇报后,对欧阳卫民副市长和许鹏常务副会长说:金融业协会是个很好的平台,要发展,要做实,主要落实到金融文化建设上面;要继续办好珠江金融论坛,做好《岭南金融史》等研究工作,要办好金融书店、金融研究院、金融博物馆、金融文化交流中心和金融人才培训中心;既要引进人才,也要培养人才,要注重发挥金融智库的作用。